找到相关内容46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学佛与搞气功有什么根本不同?

    答:一般气功的吐纳引导和佛教所说的定慧等持是两回事。大体说来,气功和佛教的不同处,在于前者着重于保健益寿,调动人体潜能;后者着重于断惑证真,明心见性。佛教认为“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。”如果只是在身体上作些活计,最终不但会落空,且会增长我见和身执,不能完成戒、定、慧无漏学的修持;即使在修禅定和藏密气功过程中,有些调身、调息方法,可以防止禅病,促使长寿、健康,并发生一些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01294565.html
  • 根(Indriya)

    精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五善根,未知当知根、已知根、具知根等无漏根。在原始佛教时代,并没有被归纳成二十二根,但是各别的项目大多在原始佛教已有提到。在部派佛教时代或稍早以前,已被整理成二十二根。根据现存...眼等六根或除去意根之五根的经典有8经(25-30、41、42经),说命、女、男根者有1经(22经),乐等五受根者有10经(31-40经)、说无漏根者有1经(23经),其余165经皆是说信等五根的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147998.html
  • 佛法总纲

    佛陀法药,广说虽有八万四千,简约之则不外大纲领,曰戒、定、慧,此名无漏学;以能断烦恼,能了生死,故称无漏(漏喻烦恼)。这可说是佛法的本体,若离此,则非真正佛法。   一、戒即戒律。譬如家有家规...一切的权智。   须知,学有其次第,必先持戒而后有定,若能入定自然开慧。故楞严经云:"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"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64047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学佛者,偏修禅定,偏修智慧,是否能成就佛道?

    修亦修不成故。   楞严经云:“因戒(梵语sila)生定,因定发慧,因慧破一切烦恼惑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”   若依果位而言,修行有成,在心地功夫上,则禅定中有智慧(梵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224912476.html
  • 问:摩地指什么?

    自己去修行。那要如何才可以有定呢?送你一句《楞严经》里的记载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 ”先学习摄心的戒律,常保持戒律就自然会积累定力。因为定力的积累就... 摩地(定):旧称三昧、摩提、摩帝、摩底;新称么地、三昧地;意译为等持、正定、定意、调直定、正心行处。即远离惛沉掉举,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。 摩钵底:又译摩钵提、摩拔提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4777405.html
  • 问:怎样念佛才能精进呢?不能持戒会往生吗?

    成片或者是一心不乱,这是属于禅定功夫,《楞严经》卷四云:‘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’要想念佛得功夫成片就要先受持清净的戒律,以守戒之德方便地断除粗重之恶业,再加上... 若想能精进念佛,就必须要从出离心修起,修学出离心的四个加行,(一)业果不虚,(二)暇满难得,()寿命无常,(四)轮回皆苦。若能把出离心的这四个加行好好地修持起来,则精进心就能生起来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5177524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清净心?

    rdquo;等。 清净心是“戒、定、慧”无漏学之结晶,是八识转识成智之境界,是开佛知见、示佛知见、悟佛知见、入佛知见,即是成就阿褥多罗菩提之果觉显现。唯佛具圆满清净心,等觉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1878137.html
  • 问:初一、十五烧香有什么讲究呢?

    默誓“勤修戒、定、慧,熄灭贪、喧、痴”意,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,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、定、真、香。 上香以支为宜。此表示戒、定、慧无漏学;也表示供养佛、法、僧常住三宝。这... 先了解烧香的意义。初一十五上香和平时是一样的,一颗虔诚的心。 恭敬的行为, 上炷香。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、感激与怀念。去染成净,奉献人生,觉悟人生。 烧香的含义有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10538219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什么说“唯佛一人具净戒,余人皆名污戒者”?

    有一法未解脱者,不名为佛。   大般若经云:“菩萨若有一法未得解脱,不能成就阿耨多罗菩提(梵语anuttara-samyak-sambodhi)。”菩萨要成佛,六度万行要修行圆满,戒定慧无漏学要具足成就,一切清净戒亦应究竟圆成。倘若尚有任何一法无解脱,乃至究竟净戒未得清净者,终不得成佛,故名唯佛一人具净戒,这是站在圆满究竟地而论。   余人皆名污戒者,这是站在因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01812895.html
  • 持戒与得定慧

    、瞻前顾后、屈伸俯仰、语默动静都应保持正念(令心不散)正知(心若散乱,能觉随摄),精勤摄心。  戒定慧无漏学中的戒律学,从古至今尽管会因时代、宗派不同而有不同的诠释,但基本的精神都是要使个人清凉解脱...持戒与得定慧  /张慈田  戒(sila)的受持及守护与否,会影响定慧的开展,如佛陀所说:“汝当先净其初业,然后修习梵行。”“汝当先净其戒,直其见,具足业,然后修四念处。”(杂阿含624经)所以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152973.html